標題: [轉貼] 運動傷害後,光休息是不夠?
Mr.諺諺 (Mr.諺諺)
PTR認證教練
Rank: 3Rank: 3



UID 128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12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08-9-5
用戶註冊天數 5709
用戶失蹤天數 4260
來自 嘉義

61.227.99.72
分享 
發表於 2012-8-25 12:27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轉貼] 運動傷害後,光休息是不夠?
目前台灣各項運動愛好者人數快速增加,為了提高運動表現,愈來愈多人開始積極從事運動訓練。雖然運動可以增進身體健康,但是因為缺乏正確運動傷害防護觀念和知識,經常令許多愛好者飽受運動傷害困擾。究其原因常在於對本身的傷勢了解不夠,太快恢復訓練或是停止休息時間不夠,結果再次受傷,這種反覆傷害,使得運動愛好者飽受舊傷餘痛之餘,又再受到新的傷害。


許多運動愛好者常問:「為什麼身體某些部位,經常會重複性受傷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受傷部位產生「軟組織沾黏」現象。一般民眾經常以為受傷部位的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消失,就表示身體受到的損傷已完全康復,其實不然。人體在受傷後會自動在受傷部位產生復原過程中所需的結締組織,其功能在於保護組織避免再度受到傷害,但由於是為應付突發情況而臨時產生,故其功能絕不可能像原來健康的組織來得好,此即為所謂「疤痕組織 (scar tissue)」。這些疤痕組織不會因患處恢復而自行消失,所以若恢復後未設法去除,則會使疤痕組織與周邊健康組織沾黏,每當患處活動拉扯到時,即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惱人的疼痛。
另外,疤痕組織若發生於肌肉,越來越多的肌纖維被疤痕組織包覆住時,將大幅影響肌肉收縮能力,且延展性也會不足,肌肉無法完全放鬆,在活動時將導致機能受限;疤痕組織若位於肌腱,即所謂的「慢性肌腱炎」,容易引起疼痛、無力現象;發生在神經,則有可能提高神經張力,甚至引發類似神經受到壓迫的酸麻症狀。疤痕組織生成的範圍或許並不是很大,但卻往往可以影響到整塊大肌肉運動時的表現,這樣的情形在運動員身上常常可以發現。
為減少受傷產生的沾黏問題,冰敷為初期的有效處理手段。一般人對於體內沾黏的疤痕組織是無法自己感受得到的,但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和運動防護員可以透過徒手觸診清楚地診斷出來。疤痕組織不若其他正常的組織來得強壯與穩定,所以可以藉由「深層疤痕鬆解手法」來解決疤痕沾黏問題,民俗療法中常見的刮痧、拍打、推拿為什麼有它的療效,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除了單一部位重複受傷外,耐力運動員還經常會出現身體各部位輪流受傷的情形。其原因在於人體受傷後會自然產生「代償反應」,身體協調其他部位的肌肉去保護受傷部位,減少傷害惡化,但是當受傷部位恢復時,大腦控制肌肉的神經傳導路徑並不會恢復到原本受傷前的正常狀態,人體仍會下意識避免使用患處肌肉,結果加重對稱肌肉的負擔,提高對稱肌肉受傷風險,例如:選手原本左膝後方小腿肌腱發炎,後來導致右側髂腰肌受傷。
為避免不斷發生的運動傷害,由專業運動防護員或體能教練評估傷害發生根源,並重建正確神經傳導路徑,將可有效避免運動傷害一再發生。
對於運動員而言,運動傷害復健的目的不僅是恢復到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的活動,而是以讓運動員重返賽場為主要目標,所以對於復建的要求就較一般復建來得高。運動員在接受了醫生的治療後,待受傷部位恢復到一定程度時,須加入「運動治療」,即在受傷的部位進行一系列漸進式訓練,階段性地重建運動員的肌力、柔軟度和關節活動範圍。
一般醫師不了解運動員的特殊需求,對於運動傷害的建議通常為「休息」,但是過度的保護,往往使受傷部位失去治療佳機而發生肌肉萎縮現象,延長運動員重返賽場的時間。例如:之前排球年輕國手著地時撕裂十字韌帶,當時醫生做法是手術縫合後打石膏一個月,避免韌帶再度受傷,但是人體肌肉僅一個禮拜未活動即會萎縮,故該名國手拆除石膏後至少需半年以上才有可能重回賽場。所以,對於運動員的運動傷害處理需要專業運動防護員的傷害評估,輔以運動物理治療,促進身體活動、預防傷害再度發生、回復身體最佳機能。在階段性的復健過程中,物理治療師與運動防護員須互相合作,共同提升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表現。
運動防護員 (Athletic Trainer) 的制度早在十幾年前就引入國內,但由於多種因素,許多人誤認為只要會包紮的人就可以成為一個防護員。但是從實際的需求上來說,一個優秀的運動傷害防護員所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包括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傷害評估學、復健運動學、儀器治療學和運動營養學等運動相關學問,扮演運動團隊與醫療單位間的一個專業橋樑,主要負責協助運動傷害預防與照顧等方面的工作,包括運動傷害之預防與現場處理、訂定與執行運動治療處方、協助運動員體能之調整與維持、監督運動員整體健康、幫助受傷運動員在最短時間內,安全地恢復原有運動競賽水準等。
若台灣運動環境能開始重視運動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包括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等,運動員不再因運動傷害而限制成績進步或斷送運動生命,不斷提升運動表現,則台灣運動成績提升應是指日可待!
參考文章:
轉貼至 運動筆記
http://www.sportsnote.com.tw/running/view_article.aspx?id=15d61076-3573-4ba0-ade7-7597ea08db60


[ 本帖最後由 Mr.諺諺 於 2012-8-25 12:28 編輯 ]
頂部